何叔衡像。新华社发
1876年,何叔衡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小刻苦勤奋。1913年,37岁的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在此,何叔衡结识了毛泽东,两人志趣相投,结下深厚友谊。1918年4月,何叔衡与毛泽东等人发起组织成立了新民学会,又于1920年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毛泽东与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何叔衡参与组建中共湖南支部,任支部委员。1927年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他不顾危险,经长沙前往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坚持秘密斗争。
1928年,中共六大闭幕后,何叔衡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一起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当时,何叔衡已年逾五旬,但为了研究革命理论,十分刻苦努力,最终学通了俄语。
1931年11月,何叔衡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工作中,他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经常到苏区各地调研。调研时,何叔衡会随身携带“三件宝”:布袋子、记事本和手电筒,方便做记录和走夜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24日,在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何叔衡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他用生命践行了“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如今,每年来长冲村参观何叔衡故居的党员群众有5万多人。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传承好何叔衡的革命精神,并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发展、惠及群众。
夏明翰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928年3月20日,共产党员夏明翰挥笔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夏明翰,字桂根,祖籍湖南衡山县,1900年出生。夏明翰出身名门望族,自幼酷爱读书。1917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接触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声援五四运动的爱国宣传活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920年,在何叔衡等人的帮助下,夏明翰来到长沙,成为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的第一批学员。1921年,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明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夏明翰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农民部长。他经常到长沙、平江、湘潭等地,深入了解农民的情况,注意培养农运干部,保送革命青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7年10月,夏明翰领导发动了平江、浏阳的农民暴动,有力地配合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1928年初,夏明翰被调往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临行前,他向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告别,赠予妻子郑家钧一颗红珠,并附诗:“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善抚幼女继吾志,严峻考验不变心。”
1928年3月18日,因叛徒出卖,夏明翰在武汉不幸被捕。敌人对夏明翰施用了种种酷刑,劝他投降。但夏明翰始终视死如归,决不屈服。3月20日清晨,被押送刑场。行刑之前,敌人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大声道:“有,给我拿纸笔来!”于是,写下了那首传颂至今的就义诗。
夏明翰英勇就义,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留下的那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英勇奋斗。
周文雍和陈铁军临刑前的留影。新华社发
位于广东省开平市百合镇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瞻仰。烈士纪念碑碑座刻着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的一首不朽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广东开平人,生于1905年8月,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
陈铁军,原名陈燮君,广东佛山人,生于1904年3月。1924年秋,她考入广东大学文学院预科。求学期间,为追求进步,铁心跟共产党走,她改名铁军。1926年4月,陈铁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和广州起义政纲起草委员会委员。当武装起义迫在眉睫的紧急关头,陈铁军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参与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当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最终失败。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与10多倍于自己的敌人奋战,杀出一条血路,撤离广州,辗转到香港,负责联络和安置撤到香港的同志。
1928年1月,周文雍当选为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广东省委常委,与陈铁军回到广州,重建党的机关和组织。1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在狱中,敌人以高官厚禄诱惑,他们不为所动;被施以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他们仍坚贞不屈。
1928年2月6日,周文雍与在革命斗争中建立爱情的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举行了悲壮的婚礼,从容就义。
“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这是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的经典台词,电影里主人公的原型,正是周文雍、陈铁军夫妇二人。